“将进酒,杯莫停”
李白为何被称为“酒仙”?
□马睿
《将进酒》
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青丝,朝如青丝暮成雪。人生满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。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。烹羊宰牛且为乐,会须一饮三百杯。岑夫子、丹丘生,将进酒,杯莫停。与君歌一曲,请君为我倾耳听。钟鼓馔玉缺乏贵,希望长醉不复醒。古来贤圣皆孤寂,惟有饮者留其名。陈王昔时宴平乐,斗酒十千恣欢谑。主人何为言少钱,径须沽取对君酌。五花马,千金裘,呼儿将出换美酒,与尔同销万古愁。
正在热映的电影《长安三万里》掀起了一股“李白热”,不少观众以为,影片最高光时刻莫过于李白吟诵《将进酒》的片段。其实,关于《将进酒》的写作时刻,历史上说法不一,其间有一种说法是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(736年)。这一年李白与老友元丹丘、岑勋团聚,三人置酒高会,李白落笔成章。一代名篇,就此诞生:君不是见过黄河之水突如其来吗?它滔滔直下,奔流到海,一去不回。君不是见过床头明镜中的满头青丝吗?它早晨还如青云一般美丽,晚上就变得雪一般白了。人生如梦,满意时一定要纵情行乐,不要让手中的金杯空对着月亮。老天爷让我拥有这满腹才调,必有发挥之处,黄金千两又算得了什么,花光了还能赚回来!烹羊宰牛,纵情地欢乐吧,要喝就喝它300杯。岑勋啊、元丹丘啊,我为你们唱一首歌。请你们不要只用耳朵来听,还要用心来听。什么钟鸣鼎食呀,什么财宝呀,有什么可贵的?我只愿长醉永不醒来。自古以来,圣贤都孤寂孤单,唯有爱酒之人才干留下美名。早年陈思王曹植在洛阳平达观大宴来宾,每斗价值十千的美酒让客人纵情地畅饮。朋友,你怕什么,嫌我的钱少吗?将大坛子酒端过来,让我们纵情地喝。侍儿你快过来,把我的五花马和千金裘都拿出去,通通地换酒喝,我要与你们一醉方休,以消我胸中的万古之愁!
壹
好酒善饮
“长安市上酒家眠”
李白不只是诗仙、剑仙、谪仙,仍是酒仙。那么,他为什么是酒仙呢?李白之所以能成为酒仙,具有了有利地势、有利地势、人和三个条件。
首先是有利地势。我国蒸馏酒(俗称烧酒)酿造技能创造于唐代。烧酒的创造,在我国酿酒史上是革命性的立异,这种酿造技能使酒精度数进步、香味更浓郁、喝酒习俗更遍及,然后名酒辈出。加上开元盛世是我国古代社会的高峰时期,农业兴旺、商业昌盛,人民日子水平明显进步,故而举国上下酿酒、售酒和喝酒的人数许多。
别的,因为唐朝统治者实施比较敞开的国策,外国和少数民族的美酒佳酿许多涌入我国。李白恰恰日子在这个年代,占尽了有利地势。
其次是有利地势。四川盆地气候湿润,自古以来人们就有酿酒、喝酒的习气。在广汉三星堆遗址中,就出土了许多酒器(酿器、盛器和饮器),既有陶制也有青铜的。“九世有开明帝,始立宗庙,以酒曰醴。”醴,是只酿一宿而成的低度甜酒。这表明,至少在4000年前,蜀地已构成喝酒之风。
到唐朝,蜀酒的出产和出售愈加兴旺。作坊酿酒遍及以“稻、粱、黍为料,药曲发酵,小缸封酿”,冬酿春成,寒香醇美,故而多以“春”字命名美酒。其时成都已有酒肆,一整条街全都是酿酒、卖酒的商铺。并且,蜀酒质量较高,知名品牌许多出现,如剑南烧春,成都府土贡生春酒、鹅黄酒,射洪春酒和戎州重碧酒等。
其时,梓州(今绵阳市三台县)境内所酿春酒,工艺尤为共同,“色绿而清,味醇而甘,香醪如蜜”,风格悬殊,驰名剑南。梓州与李白的家园昌隆县(今江油市)很近,搭船沿涪江而下,只需一昼夜即可抵达梓州。李白的父亲李客长时间在涪江一带经商,梓州春酒应是其重要的交易种类之一。李白从小日子在巴蜀,天然深受影响和熏陶。因此,他“自幼好酒……平居多饮”,以至于“酒肆藏名三十春”。
长安城是唐朝的西京,全国各地的好酒都聚集于此,所以酒店也多。长安城从昭应县(今西安临潼区)到都门,官道左右村店之民,当大道卖酒,旅客可依据钱多少而随意饮用。也有大富人家向行人布施酒的,这种酒被称为歇马杯。可见长安城酒店、酒肆之遍及。
因此,李白这种好酒之人在“长安市上酒家眠”也是天然而然的事了。李白在长安期间,还有一帮爱喝酒的朋友,其间最闻名的有太子来宾贺知章、汝阳王李琎、左丞相李适之、侍御史崔宗之、吏部侍郎苏晋、闻名书法家张旭和布衣焦遂,他们与李白合称“饮中八仙”。有好酒、酒店和酒友,身居长安的李白想不喝都难。
唐玄宗天宝元年(742年),李白入京,唐玄宗给他的职务是翰林供奉,专门担任为皇帝起草诏书和各类公函。有些诏书和公函是皇帝在深更半夜宣布的,因此翰林院实施24小时值勤准则。唐玄宗考虑到翰林供奉们值夜班辛苦,专门修了一座麴清潭,砌以银砖,泥以石粉,储藏了一万车三辰酒,用来恩赐当值学士。
一天,唐玄宗在白莲池泛舟,为了助兴,指令召李白作序。其时李白已在翰林院喝了酒,唐玄宗依然命高力士搀扶他登舟。这说明,李白曾在翰林院喝过酒。不难想象,像李白这样的爱酒之人,必定喝了不少三辰酒。
李白“终身好入名山游”,脚印遍布全国,每到一地便要找酒喝,因此得以尝遍全国美酒佳酿。兰陵酒、宣城老春、葡萄酒、金陵春、白酒、新丰酒、鲁酒、菊花酒、玉浮梁和桂花酒等,他都喝过。
贰
酒量很大
“李白一斗诗百篇”
最终是人和。据专家估测,李白的父亲李客很可能是商人,经商不免要应付,应付天然要喝酒。受父亲影响,李白的酒量也不小。李白的酒量到底有多大呢?杜甫说:“李白一斗诗百篇。”唐代一斗约合2000毫升,约等于现在4瓶啤酒。可见,他的酒量的确挺大的。
大唐的美酒许多,李白独爱喝哪一种呢?
北宋文学家陶榖听闻李白喜爱喝玉浮梁酒,但一向不知是什么酒。后来,他从吴地买到一个女仆,她会酿此酒。所以,陶榖便指使她酿来试试。因陶榖敦促很急,这个吴婢回答说:“还没酿熟,要比及‘浮梁’才好。”变成后,糯米渣像白色的蛆相同浮在酒面上。陶榖这才茅塞顿开,本来李白喝的便是这种酒。据此估测,玉浮梁很可能是一种糯米酿造的低度醪糟酒。李白年轻时常饮巴蜀烧酒,对这种低度酒,当然能轻轻松松“一日须倾三百杯”了。
那么,尝遍全国许多美酒佳酿的李白,为何偏偏独爱玉浮梁呢?这与乡愁有关。
李白祖上曾在碎叶(今吉尔吉斯共和国托克马克城邻近)日子多年,当地有一种一年四季常有的酒,即孢孜酒。孢孜酒用料主要是粮食,因此四季皆可酿造。这种粮食酒又因质料之别,有冬酒、夏酒之分,也便是有热性和凉性之分。好的孢孜酒,酒精度可到达10°左右。
玉浮梁和孢孜酒都是“一宿而成”的低度粮食酒。李白喝一口滋味与孢孜酒极端类似的玉浮梁,天然会想起爸爸妈妈与妹妹,不免会勾起乡愁。因为路途遥远,交通不便,在华夏很难买到孢孜酒,所以,李白一喝到玉浮梁便爱不释手,遂成终身独爱。
叁
豪放不羁
“自称臣是酒中仙”
除了酒量大,李白还很会搞气氛。唐人喝酒一般要设3个管理人员,分别叫明府、觥录事和律录事。明府通常是酒席上最有声威的人,不只需担任制作气氛、行酒令,还要指挥觥录事和律录事,主要是动脑。律录事又名席纠或酒纠,担任宣酒令、行酒、裁判对错对错,主要是动嘴。觥录事又名主罚录事,依据明府的指令,担任上场跑腿、倒酒、灌酒,主要是着手。
李白特别拿手活泼宴会气氛,每逢我们喝酒后,李白就会让家奴丹砂操琴演奏《青海波》。其他人当明府时,酒席上冷冷清清。只需李白当明府,气氛一会儿就热烈起来。李白的《菩萨蛮(平林漠漠烟如织)》和《忆秦娥(箫声咽)》之所以被后人称为“百代词曲之祖”,很可能与他拿手行酒令、当酒司令有关。
李白喝醉后最大的喜好是写诗文。关于李白醉后写诗文的史料许多,最闻名的是李白在翰林院期间常常沉饮,唐玄宗命他编撰歌词。因他醉得太凶猛,宦官用水把他浇醒。李白略微能动,提笔一写便是几十章,不必一丁点儿修改。这首《将进酒》,便是他醉后的代表作。
诗中的元丹丘是道士,是李白相交终身的挚友,曾任长安大昭成观威仪,李白能进京担任翰林供奉,便是靠他和玉真公主的推荐。岑勋是文学家,系唐太宗时期中书令(中书省的一把手)岑文本的子孙,我国书法史上闻名的《多浮屠碑》碑铭便是他起草的。
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(736年),元丹丘在河南嵩山南麓的颍阳隐居,恰逢岑勋到访。其时李白正在洛阳周游,岑勋写信约请李白上山团聚。洛阳距颍阳仅数十里,李白接到约请信后,十分高兴,策马便至。三人置酒高会,酒酣之际,李白落笔成章。一代名篇,就此诞生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这首诗中的五花马,是指身上有五种毛色的马。在其时,人们遍及以为马身上的毛色越多,质量就越好,价格也越贵重。一般来说,一匹马往往就一种色彩,多的也不过两三种毛色,如身上能长出五种毛色,那就算很稀有的良马了。开元年间,皇帝的内厩就养殖过飞黄、照夜、浮云、五花等良马。
李白的坐骑叫黄芝,虽然比不上皇室御用良马,但作为普通百姓来说,能有一匹五花马也算了不得的事。而他居然让侍儿把坐骑牵去换酒喝,可见其爱酒如命、豪爽不羁的性情是多么心爱,对朋友的爱情是多么真诚。
正因为李白占有了有利地势、有利地势、人和,又能在醉后把文学造就发挥到极点,一起还豪放不羁、神态洒脱,故而不只被朋友们称为“酒仙”,他也自称“酒仙翁”——“自称臣是酒中仙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