倾听秋蝉低吟浅唱,
慢品秋虫悄悄的呢喃,
品落叶知秋之韵,赏黄叶飘动之恬淡。
老练而美丽的秋意情调,
是八首活动千古的诗歌。
《月满西楼》
李清照
红藕香残玉簟秋。
轻解罗裳,独上兰舟。
云中谁寄锦书来?
雁字回时,月满西楼。
花自漂荡水自流。
一种想念,两处闲愁。
此情无计可消除,
才下眉头,却上心头。
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,夫妻感情甚好。赵明诚出外肄业后,李清照原本已因老公外出而有所挂念,现在面临这样一个荷残席冷、万物萧疏的深秋现象,免不了触景生情,其思夫之情必定愈加环绕胸襟。所以,一切的烦恼,横亘掌心,饮不尽,诉无言,似堆于眉心、挂于眼敛,却又无从放弃。
“才下眉头,却上心头。”这种种烦恼,似在摇曳漂荡的秋风秋雨里接连不断。或许在李清照清凉孤寂的晚年,常常念及此处,也只需断魂的挂念,在年月的尘土里愈显清楚透彻,了无止境。
假如生命是一首千古不停的词,李清照做到了,只因她那清丽悠扬却令人蚀骨断肠的诗词,只因她那历经离乱却又终思国家安危的情怀,只因秋之想念留给世人的意味深长。
《苏幕遮》
范仲淹
碧云天,黄叶地。
秋色连波,波上寒烟翠。
山映斜阳天接水。
芳草无情,更在斜阳外。
黯乡魂,追旅思。
夜夜除非,好梦留人睡。
明月楼高休独倚。
酒入愁肠,化作想念泪。
这首词作于宋仁宗康定元年(1040年)至庆历三年(1043年)间,其时范仲淹正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任陕西四路宣抚使,掌管防护西夏的军事。同样是描绘羁旅乡思的离愁别恨之情,但范仲淹词中意境的阔大却极为罕见。
湛湛蓝天,嵌缀朵朵湛青的碧云;苍茫大地,铺满片片干枯的黄叶。无边的秋色连绵扩展,汇进活动不已的江水;无情的芳草啊,一望无垠,连绵扩展,直到那连落日余辉都照耀不到的遥遥无边的远方。这幅巨景,物象典型,境地庞大,空灵气候,画笔难描,因此与众不同。
望家园,渺不行见;怀素交,黯然神伤;羁旅愁思,追逐而来,离乡愈久,乡思愈深。望而思,思而梦,梦无寐,寐而倚,倚而独,独而愁,愁而酒,酒而泪。一步一个转机,一转一次深化,终究“酒入愁肠,化作想念泪”,愁思之浓,栩栩如生。
《幽兰操》
韩愈
兰之猗猗,扬扬其香。
众香拱之,幽幽其芳。
不采而佩,于兰何伤。
以日以年,我行四方。
文王梦熊,渭水泱泱。
采而佩之,奕奕清芳。
雪霜茂茂,蕾蕾于冬。
正人之守,后代之昌。
《幽兰操》只需短短的六十四个字,却神韵十足,汲取了史诗与英雄传说的浩渺气质,带着兰花冷酷的美艳,但又说着人生的变化和永久。
《幽兰操》,最早相传是孔子所作,孔子游历众国皆不为所用,归途中见兰花独茂,泊车援琴鼓之,曰:“兰当为王者得,今乃与众草为伍。”并作《猗兰操》:“习习谷风,以阴以雨。之子于归,远送于野。何彼苍天,不得其所。逍遥九州岛,无所定处。时人暗蔽,不知贤者。年岁逝迈,一身将老。”
琴曲似诉似泣,如怨如愤,把孔子此刻此刻的内心国际抒情得舒畅淋漓,在兰的身上寄托了自己悉数的思想感情。
韩愈的这首同名著作,正是为了唱和孔子,并在序中说:“孔子伤不逢时作。”
深谷幽兰,清芳自足,甘于冷漠,正是标志着一个人不管是做学问仍是要成果工作,都要能够接受孤寂和忍耐他人的不理解,用旷达、平缓的心境去面临风雨人生。
但是,这并不只仅某种顾影自怜的狷介,而是由于学习正人之道的进程自身便是快乐和充分的。
《雨霖铃》
柳永
寒蝉凄切,对长亭晚,骤雨初歇。
都门帐饮无绪,眷恋处,兰舟催发。
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噎。
念去去,千里烟波,
暮霭沉沉楚天阔。
多情自古伤离别,
更何堪,萧瑟清秋节!
今宵酒醒何处?柳树岸,晓风残月。
此去经年,应是良辰好景虚设。
便纵有千种风情,更与何人说?
在群星灿烂的北宋词坛上,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。南宋叶梦得在《消暑录话》中记有“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”即为证明。
柳永是宋代婉转词派的代表词人,他承继开展了杰出男欢女爱,别恨离愁的婉转词风,剪红刻翠的“艳科”,旖旎温顺的“情语”,成了柳词的主题。《雨霖铃》便是柳词中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的创作。
这首词主要以萧瑟苍凉的秋景来烘托情人难以舍弃的离情。
能够看出,作者其时在仕途上失落,不得已离京远行,这种郁闷的心境和失掉爱情安慰的苦楚交错在一起,便谱成了这首词的主旋律。
《山居秋暝》
王维
空山新雨后,气候晚来秋。
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
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。
随意春芳歇,天孙自可留。
王维不但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一位大师,一起仍是文人画的创始人,他通晓音乐,长于将绘画和音乐的技巧融入诗歌创作之中,使其诗充满了画中有诗和音乐感。
沈德潜在《唐诗别裁集》点评他“词秀调雅,意新理惬”,具有“诗中有画”的特征。
《山居秋暝》是王维山水诗中的名作。作者把山间秋天的月夜写得那么安静而又赋有气愤。
全诗的言语清丽,诗人把秋天写得很新鲜诱人,一反悲秋的风格。松间明月,石上清泉,晚归浣女,泛舟渔人等等,都给人带入诗一般的境地。
像这样又动听又天然的写景,达到了艺术上登峰造极的境地,非一般人所能学到。
《九歌·山鬼》
屈原
若有人兮山之阿,被薜荔兮带女萝。
既含睇兮又宜笑,子慕予兮善窈窕。
乘赤豹兮从文狸,辛夷车兮结桂旗。
被石兰兮带杜衡,折芳馨兮遗所思。
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,路险难兮独后来。
表独立兮山之上,云容容兮而鄙人。
杳冥冥兮羌昼晦,春风飘兮神灵雨。
留灵修兮憺忘归,岁既宴兮孰华予?
采三秀兮于山间,石磊磊兮葛蔓蔓。
怨令郎兮怅忘归,君思我兮不得闲。
《山鬼》不是屈原最重要的著作,但却是他著作中比较生动灵动的一篇,也是《九歌》中的第九首。著作描绘了一位巫儿去迎候山鬼的故事。
山鬼便是一般所说的山神,由于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在正神之列,故仍称山鬼。
这首诗叙述的是巫山女神与其人世的恋人的爱情悲惨剧,在诗中,女神是山中精灵的化身,她俊美而纯真,痴情而火热,与人世的男人相爱,终究却因人神相隔而终究决裂。
虽是一首叙事诗,但《山鬼》不只成功地刻画了一个痴心、痴情的女子形象,并且发明了很美好的意境,其情感人肺腑、催人泪下。
《将进酒》
李白
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
高堂明镜悲青丝,朝如青丝暮成雪。
人生满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。
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。
烹羊宰牛且为乐,会须一饮三百杯。
岑夫子,丹丘生,将进酒,杯莫停。
与君歌一曲,请君为我倾耳听。
钟鼓馔玉缺乏贵,希望长醉不复醒。
古来圣贤皆孤寂,惟有饮者留其名。
陈王昔时宴平乐,斗酒十千恣欢谑。
主人何为言少钱,径须沽取对君酌。
五花马、千金裘,
呼儿将出换美酒,与尔同销万古愁
时光流逝,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;人生苦短,看朝暮间青丝白雪;生命的藐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惨剧,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。
这便是李白式的悲痛:悲而能壮,哀而不伤,极气愤而又极豪宕。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,里则在感叹大材小用。
在《将进酒》这首诗里,李白“借题发挥”借酒浇愁,抒情自己的愤慨心情,更是演绎庄子的乐生哲学,表明对富有、圣贤的轻视。《唐诗别裁》谓“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,得其深远宕逸之神,才是谪仙人面貌”,此篇足以当之。
整首诗文字浅显理解,没有不流畅隐晦的语句,但读起来趁热打铁,不愧是李白最天然舒畅的著作。
《水调歌头·明月何时有》
苏轼
明月何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
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
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
高处不胜寒。
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世?
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
不该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
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
此事古难全。
希望人持久,千里共婵娟。
明月是文人墨客最喜欢用来进行比方的意向,如李白在诗词中说到“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风直到夜郎西”,表现了李白其时的悲愁;柳永在词中说到“今宵酒醒何处,柳树岸晓风残月”,月亮目击了柳永的贫穷。
而苏轼此刻正处在曲折各地为官的状况,在中秋之夜茕居异乡,不能与亲人聚会,面临一轮明月,心潮起伏,所以乘酒兴正酣,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。
“希望人持久,千里共婵娟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《月赋》:“隔千里兮共明月。”已然人世的离别是不免的,那么只需亲人持久健在,即便远隔千里也还能够经过普照国际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,把互相的心交流在一起。
再深点讲,已然不能人生不能完美,那就只能带着旷达的情感来看国际,这也是一种豪放的人生观。